《慢速生产力》复盘

本书聚焦于以“慢速”来工作的方法论,相较于从其他行业沿袭而来以“忙碌”为核心的伪生产力,本书提出了以品质为最终目的、强调自然慢速的生产力方法。

关键点

“伪”生产力

  • 在工农业领域广泛适用、以数字为中心的生产力评价标准并不适用于岗位繁多、工作方式因人而异、工作质量难以量化的知识经济产业,但现实中以数量主导、盲目强调“忙碌”的工作和评价方式大行其道,导致“伪”生产力的出现。

少做一些事情

  • 在外部“伪”生产力、内部压力的双重影响下,知识工作者承担了太多不必要的工作。本书主张从削减个人长期使命至1-2个、减少外部协调性工作两个方面给知识工作者减负。

注重心理建设

  • 逆“求快”的大众潮流,就必须有培养足够的心理素质。个人结合书中、生活经验强调从工作中安排周期性的放松时间来培养心理韧性,在嘈杂环境中进行周期性、对抗性的专注练习来培养不为外物所扰的心力。双管齐下进一步对抗环境干扰。

以自然步调工作

  • 允许自己在追求自我实现的长期目标过程中进行围绕长期目标、不同方面(小项目、阶段性产出并总结、分析并承认错误等)的生产活动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驾驭、完成长期目标。

执着于品质

  • 不是执着于完美,而是执着于可以得更好,从不同角度“打磨”作品,将自己对于品质的要求落实在每一个过程、阶段、方面,不断从更多场景、视角丰富自身专业性,从而“以点破面”不断扩大专业领域。

从“品质”说起(观察、分析趋势)

  • quality
    • 东西的好坏;
    • 标准的高低;
    • 一个人的性格。

互联网算法滥用

  • 网民更追求信息、商品种类和功能的数量而非质量,更相信大众化的选择,更倾向于即时满足;
  • 基于特定算法的推荐信息更易形成“信息茧房”。

逐利心理

  • 企业使用更廉价的原料、更简化的链路、更廉价的人工,利用全球化减少成本;
  • 个人对信息的鉴别能力不足,但更“认同”价格更低的同质化商品。

未来不确定性

  • 三年疫情、经济下行、战争等因素、AI的兴起大幅降低了入行门槛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就业压力增大,更不利于个人长期打算。

年轻一代的挣扎

  • 与充斥“多巴胺”的流行文化(二次元、数码、游戏等)一同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对长期规划更陌生。

生物方面

  • 多巴胺相较于其他几种情感激素更易获得,更符合“最小阻力”原则和人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