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r of Art》碎片式笔记
What I Know
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阻止我们去做的就是Resistance。
The Unlived Life
另一种活法:知行合一;
噪声wants or 渴望needs?
- 真正的渴望已经在脑海里出现了无数次(也自我内耗了无数次);
- 短期可能会痛,但长期一定最有效。
Resistance:追求更高、更长远目标时,内心所产生的“犹豫”。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istance
RESISTANCE IS INVISIBLE, INTERNAL and INSIDIOUS
- RESISTANCE是一种能量场,在我们做事时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在我们休息时试图把我们拉进舒适区,总之就是不让我们行动;
- RESISTANCE是伴随人的成长自然”养出”的东西,是纯内在的东西;
- RESISTANCE利用我们的负面记忆、曾经的即兴快感“脑补”出各种奇妙场景发挥作用;
- 纯内在的东西不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 但是如何知道自己的思维方式有没有受RESISTANCE影响?
- 比较经验性的答案是看看自己的生活过得如不如意。
RESISTANCE IS IMPLACABLE, IMPERSONAL and INFALLIBLE
- IMPLACABLE: It cannot be reasoned with. 想起来了孙大圣,八卦炉里炼不死,给个官当还嫌小,只能用紧箍咒管着。紧箍咒是什麽?是九九八十一难对桀骜的驯化、对师兄弟的信任、与诸神佛的共事(沟通、容忍、求助、谈判)、对万物运行的理解…是为了在头上的摘掉之后,心里仍有一个;
- IMPERSONAL: 最无情也莫过于自然法则(比如太阳),就像人从一出生就在每时每刻迈向死亡一样。接受它,就像夏日的烈日、冬日的寒风一样接受它,然后无视它。它通过诱使我的坏情绪、坏记忆发挥作用,就像走在路上被鸟x砸脸、下雨天没带伞;
- INFALLIBLE: use it as a compass. 可以把想法记录下来,看看哪些想得最多,分析下原因,针对性安排几次行动看看效果。
- 我今天发现自己比较容易沉浸在一种情绪里面,在进行持续性动作(骑车、锻炼、打游戏、思考)时格外明显,因此今天尝试练习一个舞步(也总算付出行动了),投入进去了。
RESISTANCE IS UNIVERSAL
- 每个人都有RESISTANCE,因此有人会嫉妒,有人会挑战它,能找个一起挑战的也是共同对抗环境的好手段。
RESISTANCE NEVER SLEEPS, PLAYS FOR KEEPS
- 培养长期习惯,比如每天发读书笔记、发锻炼截图;
- Resistance means business. 商业上是可以双赢的———采取正确的策略和目标。比如利用番茄工作法、留下点精力提前睡觉等提高对Resistance的耐受性。
RESISTANCE IS FUELED BY FEAR
- fear源自于哪里?
- 自己以前踩过的坑(没总结经验、还没原谅自己、overthinking);
固有思维&社会风气,没分析过对自身的影响,没试图问过、跨越过甚至压根没意识到;- 把自己看得太重。自己的生活行为对其他人根本没影响(人家压根看都没看我犯什么贱),可自己总觉得做了xxx就被人judge;
- 害怕失去(人总是过于看重已拥有的东西)
- 我来日本之后把自己那点钱、打工兼职看得太重。
- 对抗RESISTANCE对抗不完,釜底抽薪。
RESISTANCE ONLY OPPOSES IN ONE DIRECTION
- 逆天性、潮流:追求长期收益且挑战自身惰性、大众的天性、思维方式、社会风气等。
- 自己的懒惰、习惯说变就变、没长性;
- 好吃甜品、好占便宜、不敢承担错误;
- “在日本学计算机、AI肯定没错”、从众心理;
- 不敢在人前表现或表达意见,比如跳舞、唱歌、说话。
Be wary at the end
别在最后一刻泄气保持自身对事物的判断标准,这份判断力不应该随事物的发展、个人的心情、身体的疲累状况发生变化;- 如果无法避免就拒绝在头脑不清醒的时候做决断。比如《纸牌屋》里的主人公frank就拒绝在晚上做决定。
- 分清楚哪件事情结束了,哪件事情已经开始了;
- 生活中说话的时候就是很好的练习机会。
Sabotage by Others
- 周围的人是见不得自己变好的(会嫉妒也无法接受自己的无能);
- 真正的朋友(家人、恋人)会放手让我接着做,会支持我。
Symptoms
每一个症状不是单独存在的,我基本上都有,只是每个症状程度不同。
Procastination
- (总找理由)拖延,养成了习惯;
Immediate Gratification
- sex、吸毒、购物、masturbate 、沉浸互联网、糖类、油脂类;
- 快感极易获得但不持久,因此吃完还想吃、买了还想买、玩了还想玩。总想干点什么来抵消无聊,甚至无法面对随之而来的空虚,瞎忙;
- 应该在特别的领域保持及时行乐、及时满足的行为,比如主动和互相瞄了几眼的女孩搭话。
Trouble
通过故意制造麻烦来获取关注(不一定总是坏事)
- 被罚站的学生故意制造声响来吸引注意力;
- 不懂业务却在需求排程极尽挑剔的开发经理被甩锅(耽误大家挣钱、让老板知道谁在挣钱[1])。
自甘堕落,用(酒精、药物、短视频)上瘾、砸摔东西等无痛的方式逃避应该做的事情。
- 《战争之王》中男主弟弟通过吸毒来逃避内心愧疚。
施虐或甘心受虐来逃避。
- 双方都不敢面对自身无能。
SELF-DRAMATIZATION
- 在内心演一万场戏都不如在现实里面演一场戏;
- 叫不醒装睡的人;
- 没有直面问题[2],不敢面对一败涂地的现状(fear)。
SELF-MEDICATION
- 小的时候不想去上学的时候就装病,现在长大了也给自己“戴”几个心理疾病的帽子来“合理化”自己的逃避行为;
- 有那个怀疑不如去检测机构做检查,一了百了。
VICTIMHOOD
- 道德绑架(利用他人同情心or主动给他人优越感);
- 扮演成受害者来博取存在感进而“要挟”别人;
- 受害者可以理解为主动示弱或装成弱势群体,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残疾人主播、倚老卖老甚至碰瓷汽车等都符合。
THE CHOICE OF A MATE
- 财政独立:fighter or supporter,不管选(成为)哪个都必须有独立生存(能挣钱、能持续挣钱,比如3年)的能力。
RESISTANCE AND THIS BOOK
As soon as I sat down and began, I was okay.
在做之前,我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甚至不受控制的“脑补”各种画面,这些都不重要,因为都不是现实。真正重要的是做的时候高不高兴[3];
去做。
UNHAPPINESS & Restless
- 当我无法休息的时候,就应该意识到RESISTANCE is burning me;
- Don’t be a consumer, force myself to be a producer(长期要去培养深度工作习惯,短期就得对自己狠点)。
FUNDAMENTALISM
- 自由源于废墟。当我们熟悉的环境、部族因战争、灾害而硝烟弥漫时,我们赖以生存的物理环境以及在其之上建立的社会关系、规则等这种用来构建自我的生活痕迹瞬间瓦解时,我还是我知道的我吗?(你之所以是你不仅仅因为你的音容笑貌,还有你的东西,比如钱);
-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看自己以前是怎么活的,是平静地过着每一天还是一直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后者可从来过得都不平静(或者我错了);
- 无论原教旨的创始人是出于什么目的创建了这个新部族,他给了其他人新秩序并以“上帝代言人”自居————他始终都是自由的。而为了维持权力和地位,他也定然不会容许别人像他一样“做想做的事”,比如想将废墟恢复原状。所以“返璞归真”只是刚好使其维持生活的很好的借口(想都甭想);
- 然而有一种”想”(欲望)他无法遏制:性。人口增加就意味着难以掌控,因此发动战争保持人口数量,或建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前者可继续一家独大,后者可筛选、培养同类;
- 自由源于废墟吗?不,自由和废不废墟从来没关系。那是欲望吗?也不像。我想出了一个答案,但是我偏偏不想说,这是我的自由;
- 什么源于废墟?机会。
SELF-DOUBT、FEAR、LOVE、BEING A STAR
- 比如对一个问题想出解法时,问下自己:还有别的解法吗?还有更好的解法吗?
- 犹豫时,问问自己:你害怕吗?
- 越是害怕,越渴望,越爱。怕失去、怕做错,怕某种不利结果。爱是享受,是克服种种不好的幻想之后终于付之行动的自爱,有自爱才配获得他/她/它爱;
- 可以幻想一个场景作为甜味剂偶尔尝尝鲜,但不能在现实中按照幻想的去做。
- 我之前以为现在各种培训网课大行其道是主动给人support,其实不是,这种“学了就会了”的一元思维趋势、风气利用了人对失败的fear(尤其是一事无成或认为自己一事无成的而言),利用了大众对于“快”的追求和对MISERABLE的畏惧。
ISOLATION(part 1)、RATIONALIZATION
- 《暮光之城》中婴儿吸血鬼是最骇人的。因为其血液纯粹异常强大,其想到就做到、看到什么就伸手去拿什么,其足够“无知”、毫不收敛。他们无畏吗?其实他们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fear;
- fear从哪里来?来自环境和最亲近的人。就拿攀岩来说,小孩子就比大人活跃得多。不是因为他们有胆量是因为他们在做的时候压根就没想过“结果”。旁边大人:“抓紧,别摔”,仅四个无心之字尽管合理化了(他人心中)自身形象却给了小孩子顾虑、毁了他的vision;
- 书中披头士两位不透露其创作过程,是因为其在创作时已回归小孩子——只有做,那是一个抛掉所有事物、想法、人的纯白世界,只有感受。在旁人视角甚至自己回想来看,只能(用理智)合理化解释为疯子,但在那一刻,他们纵情狂欢,只是孩子;
- 至情难。
ISOLATION(part 2)、support、healing
- 我应该醉心于这样一种东西:牵动我内心强烈情感(热爱、痛苦、困惑等),并且有趣;
- 迄今为止,能够想到两样东西符合这个要求:
- 都梁的《血色浪漫》,游戏人生可以是一种选择(甚至是最好的),尽管我是一个菜鸟;
- 游戏《艾尔登法环》,玩了几遍之后,我在生活、尤其工作中遇到的每个难题都异常兴奋,我会问自己:“你害怕吗?”,然后喝一口水、瞪大了眼睛去想解决方案并不断优化。
- 哪种事物勾起了我的情感,我在与之“交流”的过程中投入怎样的passion,这是享受过程(progress and evolution);
- 我在游戏中不断问自己:“你害怕吗?”,让自己去探索、面对,这是在healing自己的生活;
- 我将在游戏中养成的习惯用于工作,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源自内心的real support;
- 王小波说:“放声大哭从一个梦境进入另一个梦境,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奢望”,梦境是什么?是沉浸[3],是不care,是ISOLATION(这东西太奢侈,一瞬即逝,用过都说好,永远都嫌少)。
HEALING、SUPPORT
需要被治愈的是自己的生活,不是工作,更不是自己的创作力源泉;
Healing our personal life
- 问题是他人造成的,就找他人解决:亲密关系 or sex;
- 如果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比如unhappiness or restless):Don’t be a consumer, force myself to be a producer(长期要去培养深度工作习惯,短期就得对自己狠点);
- 最好的办法就是没这些问题,涉及到人际处事、essentialism、ISOLATION。
Supporting our creativity
- 提升品味
- (把脑子放空)补充Context;
- 沉浸(ISOLATION)去做别的领域的一件事。
- repeat.
- 提升品味
可以将创作的结果用于生活,但创作过程属于“工作”[4];
COMBATING RESISTANCE Turning Pro
It is one thing to study war and another to live the warrior’s life.[5]
PROFESSIONALS AND AMATEURS
With one stroke, everything changes.
- 仅仅一句话能让人瞬间警醒,仅仅听一句话就能知道对方的为人,仅仅一个动作就知道对方是否专业,仅仅一道菜、一个刀工动作就知道对方斤两,仅仅一个调味品就升华整个菜,仅仅一个子便能纠正整个发音,仅听描述便知道对方、我错在哪里…类似的例子、人明明见过很多,但我好像都错过或刻意避过了;
- 一方面是我对其领域知之甚少,不曾意识到那句话背后有多少日夜的堆积练习,他们或有一些“特质”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曾抓着那些特质不放我也足够傲慢、将”完美”强加于人的低劣、格局甚小;
另一方面他们在其领域内足够专业、独当一面,而在其他方面又表现得甚是普通甚至有明显的“弊病”(这也说明我的傲慢、追求”完美”的低劣、格局甚小);- 另一方面,是一些人有足够高的水平,但还称不上专业,这些人在其他方面有明显的“弊病”。比如昨天去自行车修理店问工具的事情,有店家闭口不言、“深藏不露”,有店家知无不言,凭我极其蹩脚的日语描述便知道了问题所在。同样的问题似乎也在大哥的频道里面出现过:有人抄他频道里的文字发在别的平台,当时大哥的答复(或者我现在的想法)是真正的本事(思维)是抄不走的;
- 上面高水平的人是那20%,但不是1%,欠缺的应该是更复杂多样的“练习场景”,可能需要人更换新的物理活动圈子、走出舒适区。
The amateur plays for fun. The professional plays for keeps.
一开始我看这句话,不知道该写什么,一是我觉得这是陈词滥调,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也没少(在编程)keep或者说我把keep看得太狭隘了;
keep不仅指物理、动作上的keep,还有心理上的keep:保持谦逊、保持接受新观点并勇敢(而温柔)地指出对方错误(借他人磨自己的刀)、keep审视自己有无处在“舒适区”的迹象、keep自己有没有抓住那个“让自己画一笔”的机会、keep自己画的那一笔还有没有进步空间;
In my view, the amateur does not love the game enough. If he did, he would not pursue it as a sideline, distinct from his “real” vocation.
“real” vocation:还不够专业,在公司、团队等场景、组织下能够做得好,在其他场景里面做的怎么样?比如自己找活做。就拿程序员来说,写程序只是整个链路中的一环,自己能否handle整个链路或者handle与写程序相关的更大的领域(开发经理、项目管理等)?能否接线下的工作去做?能否发现生活中的需求去服务特殊的一类群体?
可以去探索(但不是love)[6],可以为了具体的needs去探索(比如克服某个resistance、必须做什么、不同表现下受众群体和受欢迎程度如何、自己的感受如何)。
A PROFESSIONAL
专业人员通过习惯(repeat)把工作变成直觉,从而可将这种直觉应用于生活各个角落;
By performing the mundane physical act of sitting down and starting to work.
- 就好像我坐在这里试图写出什么惊世骇俗的句子一样(羞于发出、也过不了自己这关,这是我的resistance),到最后只能写出这样平淡的句子,可我也无法否认这样平平无奇的句子会把我带到哪里,因为一旦坐下来写,“我就不再是我”。想起大哥(似乎)讲过让人惊呼的从来不是几个字、几句话,而是结构的力量,我现在来看这句话就是
通过自己的文字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思想的深邃和广袤把自己(朴实无华)的思想通过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出来,如果有人惊呼“过瘾”,那对作者而言就是最高的奖赏——对他而言,笔下所有东西都是有生命但也平平无奇的; - 就好像自己过日子、找人过日子,平淡是永恒的话题,接受它,拥抱它,从而”超越”它。无论是在其中安排深度工作、亲密关系还是养个宠物发视频(可不是养个宠物就能发、还有粉丝量的),是“艺术”,是“神奇”,是“乐”在其中,是keep doing;
- 曾经我羞愧于自己是一片“荒漠”,因此拼命想在里面搞点东西。现在我发现每个人都是荒漠,我鄙视、但也接受那个执着于外物的自己,也挥刀迫使自己远离任何执着于外物的人。
- 就好像我坐在这里试图写出什么惊世骇俗的句子一样(羞于发出、也过不了自己这关,这是我的resistance),到最后只能写出这样平淡的句子,可我也无法否认这样平平无奇的句子会把我带到哪里,因为一旦坐下来写,“我就不再是我”。想起大哥(似乎)讲过让人惊呼的从来不是几个字、几句话,而是结构的力量,我现在来看这句话就是
WHAT A WRITER’S DAY FEELS LIKE
-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is urgent and what is important;
- you must do what’s important first;
- 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是急不来的也不能急的(质量下降),因此急迫性从来都是来自别人。
HOW TO BE MISERABLE
- 如果地狱充满了isolation, rejection, self-doubt, despair, ridicule, contempt, and humiliation的话,那不就是life吗?
- life是一场和RESISTANCE的战争,尽管它是“自然现象永不会输”,但我自己输不输取决于我的行为;
- How to become an artist? Being miserable. 人们往往只看得到他的光鲜,却看不到他的心酸。对外人、那个渴望即时满足的自己、那个用理性回首的自己来说,自己在追求essentialism的“毫无回报”、“辛苦万分”的行为都是miserable。当我们做的过程中、怎样做的、即时反馈如何都与essentialism有关;
- 这个过程过于MISERABLE以至于稍有不慎就会被resistance趁虚而入,尤其在特殊的文化背景、特殊个体下(社畜跳楼、学生抑郁)。因此保持、培养一或多个“置于”外界的“锚”格外重要,为的是能够让自己恢复理性、评判自己,比如运动、亲密关系(宠物、好伴侣、父母等),这类事物和多巴胺(party、sex、甜食、油脂等)的作用机理不同,不易上瘾还能起到“警铃”的作用。
WE’RE ALL PROS ALREADY
- 这一节作者列举了10个专业人士的品质&原则,并主张每个人都是专家。
We show up every day.
We show up no matter what.
We stay on the job all day.
We do not overidentify with our jobs.
We are committed over the long haul.jobs不仅仅是招聘网站上那几个条目、那些招聘要求文字,所以我对于job的理解从一开始(甚至到现在这一刻)都是错的:用几个字就把自己的行为甚至思想限制住(先给自己套死了);
job(我认为)较狭隘的定义是:
- an example of a particular type.
- a particular piece of work.
这两项都可认为与特定的工作场景、职责描述有关,可job还有更广义的描述:
- the regular work that a person does to earn money.
- a problem or an activity that is difficult.
- something that is your responsibility.
从一开始我对job的理解就只是第一种,能做好、做长久才奇怪。
所以按照狭义去做job就是把自己当NPC——死多少次怎么死的都无所谓,因为压根就没把自己当主角;
按照广义的job去理解,书中
We don’t go home till the whistle blows就是错的——job和场景、特定时间都没关系,和自己坚不坚持做不做、花多大精力做[7]、敢不敢接受市场检验甚至拿到人前炫耀(show up)有直接关系;但是也得补充一句:哪怕是把这个定义排到以前的我面前,我都意识不到自己犯了(或可能会犯)这么大的错误,因为我压根(没做)想象不到,就跟井底之蛙永远想象不到天有多大一样,这还是做得太少的问题,哪怕做的多了我可能也就是个没头苍蝇——没方向,这应该和格局有关;
回到job广义定义,既然job和场景、特定时间都没关系,那就capability,就是business,就是game,就是life,甚至就是fate。
The stakes for us are high and real.
We accept remuneration for our labor.
We have a sense of humor about our jobs.
We receive praise or blame in the real world.对于真正专业的人而言,拿薪水只是“赠品”,重点是自己能做的“爽”(fun)。比如《绝命毒师》里的海森堡、日剧里指着客户鼻子骂的古美门;
不过在现实里面,没到那个层次还是乖乖“苟”着。对于特定人群“敬而远之”。
We master the technique of our jobs.
- 技术是有特定背景的,甚至是会落后、大众化的(马夫之于司机、编程之于AI)。重点是我能否把这个技术背后的思维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玩的爽,并挣钱;
- “人是活的”,我曾经对一个实习生说过这句话(因此也间接促成了她的离职)。现在我对自己说这句话,别把自己的思维、格局局限在有特定人、特定位置的场所,世界这么大,去无限地方和无限人交流,甚至不用挪地方也做得到。
FOR LOVE OF THE GAME
Playing for money lowers the fever, produces the proper professional attitude.
- 真正的专家为这份fever是会不惜一切,因此被对手尊重的,比如海森堡、古美门,还有《攻壳机动队》中的与队长对阵的石川和被AI相中的素子;
- 真正的专家或者有专家态度(长期主义)的人也都是“任性”的,比起钱更看重“感受”——是否会影响这份fever。比如放弃巡演的披头士,《慢速生产力》中的几个歌手。
Aspects of the Professional
A PROFESSIONAL IS PATIENT
- 菜鸟总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他们会想象自己完成项目时的得意的样子,被“假想结果”冲昏头脑,从而变得不现实:高估自己的能力、高估自己的效率,这种不现实会被实际投入项目带来的紧张感瞬间压垮;
- 专家则会更游刃有余,他会在脑中默默评估、“预演”整个项目,衡量整个项目的难度、时间、需求人的确定程度、众人意见的统一程度,即使被提出要求,他也不会轻易出手——他知道那只是试探,他知道“现在”他对于他们而言并非最佳选择,但他在看到这个项目的第一眼就知道他们别无选择(因为他是老手),他会利用这段时间做好准备:打磨工具、检查装备排除不确定性——就像平时出发前一样;
- 一方面事件演变需要时间,他是在等真正需要他出手的时机。另一方面他会更详细、反复推演需求复杂度、潜在难点、执行路线、时间点、补给情况,并将自己、团队调整到最佳状态;
- 狗拉雪橇,我想真正敲定(谈判)一桩business、交付一项任务、牌桌上的金钱游戏、刀剑枪对决应该都像狗拉雪橇一样——急不得;
- 急了哪怕是濒死状态下的对手也能利用他的强(优)势一举拼死我们;
- 在战力差距悬殊的对决中,老手会不断挑衅(但只给对方造成无法鉴别的疼痛),率先暴露“弱点”,甚至会故意让对方得手几次(轻伤),来诱使对方情绪化,从而一举将对方擒获,进而利用对规则、人性的熟悉来汲取大量利益;
- 日常的训练(repeat)不仅在培养技艺,还是对心性的锤炼(patience、非情绪化),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know,还要将其培养成intuition——凭直觉做判断、敏锐抓住问题本质并引领行动的能力,在暴风雪中knowledge不管用,久经沙场的第一直觉(“lead dog”[8])管用;
- 对老手而言险境只是家常便饭,他们情绪化往往只有一瞬间——必须冒险的时候,他会把看到机会、对手(猎物)那一瞬间的兴奋(肾上腺素)转化为观察、预判对手行为的敏锐,转化为接下来一掷的瞬间爆发力[8]或冲锋、对决的不竭动力[9]。
A PROFESSIONAL SEEKS ORDER
- 他们的生活有序且“单调”,他们为保持头脑清醒、身体矫健会保持训练、规范饮食、保养工具、保持固定行为模式(习惯),为保持必要的娱乐会培养诗意、练习音乐(比如拉小提琴)、培养别的爱好(比如做菜);
-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为“工作”配置,种类简洁(只保留必要工具)而丰富(工具老化过快以及保持冗余),触手可得但兼具“仪式化”(工具间、地下室);
- 他们知道如何通过最简单的道具达到最大化的训练效果——他们不执着于“物”。他们知道如何利用环境、动作来达到最有力的攻击效果,甚至根据对手体型、攻击判断其强弱点、反应程度,从而知道如何重击对方。
A PROFESSIONAL DEMYSTIFIES
- 一旦开始做,“我便不是我”。就好像下棋、对决、开始做project,必须见招拆招、随机应变。一旦开始做,事情就自动向前发展——一定会有一个结果,就必须尽到人事;
- 尽人事:尽一切人力所能为。事前评估、规划、准备、做到(人力、物力、时间)冗余,衡量风险、敢于冒险甚至与虎谋皮(投名状)、壮士断臂(及时止损、通过放弃换取长期利益)。
- 1.@大哥 ↩
- 2.Usually these ppl speak in broad platitudes and borrowed language but never dive into specific examples of how they made mistakes in their past and learned from it bc they never owned it or made amends. @大哥 ↩
- 3.Self-mastery begins the moment you stop pretending you're fully in control and start learning what actually drives you. @大哥 ↩
- 4.大哥评语:都一样,价值和目的不同而已 ↩
- 5.Te lamon of Arcadia, mercenary of the fifth century B.C. ↩
- 6.探索和评估,不是为了“喜欢”。而是为了场景化的“需要”,而不是需求。比如户外、春天、徒步/溯溪 等等,这些场景下的需要。 ↩
- 7.这就是为啥我总是嫌弃那些“专注党”,总期望用一些外物,或者是环境达到专注,譬如去咖啡馆写东西写作业才能高效等等。这些都是狗屁,说明本身自己并没有任何心力,一切都在受到所有外物的影响,不仅仅是环境,还有各种实物,甚至是手机,甚至是各种app。 @大哥 ↩
- 8.电影《多哥》 ↩
- 9.电影《特洛伊》中的两场对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