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记

今天(25.04.24)来倒倒水,把最近几天的事情尽可能都说一遍。

  • 刚从日本手工制品体验课上回来,花了5600日元做了一银戒指,在灯下闪闪发光,好不漂亮。那里主要是培养兴趣的地方,很难进行专攻。而且花费不低,三个月的体验课要10万日元。无法满足考证需求,甚至也做不到磨练技艺,对其期待有些过高,我甚至对整个日本的期待都太高了。记得我当初联系电气焊接的专门学校,对方回复28万日元20天左右的课程加上自己用心学能考到一个焊接证书。或许是我对自己期待过高了,我把未来想得太过于简单、把日本社会想的太“中国化”了。一方面我未曾经过认真调研就鲁莽地辞掉了在日高屋的兼职,现在不仅发现留学期间不仅没办法靠技能证书,甚至日高屋的兼职待遇能把色利亚按在地上打。当然,我也得承认色利亚确实是个大企业,比日高屋可能高了几倍。另一方面,我是在日本呆了近半个月后才萌生了7月份考n2的想法,结果一查报名信息却发现报名已经截止了。为什么我在国内拿到n3成绩的时候、甚至来之前都没有这个想法呢?我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缺乏目标,也缺乏妥善的计划和行动力
  • 至少现在有一个很清楚的目标,12月份考过n2。为此我需要给自己设立明确的计划并严格执行:
    1. 每天n2的听力、文法、文字各5道,读解3道,并用moji整理错题;
    2. 每晚睡觉前听整理的错题、句子;
    3. 问语校老师跳班的要求和考试时间,并为此做准备,定期参加语校跳班考试或许是个不错的主意;
  • 大佬让我别管别人,只顾好自己。我想到了自己的情感和家人方面。我在情感方面给自己设了太多道德规范,甚至于我总是利用这些规范去“说服”自己逃避、逃离女孩子—逃避的借口。而在家人方面,我向他们(包括哥哥)透露了太多信息,这也是他们能够“道德绑架”我的原因,我在这一方面太过软弱。对于他们只透露最低限度的信息即“点到即止”即可。
  • 昨天发现人民币兑日元已经跌倒了19,深信rmb会继续贬值的我当时想尽快把国内的钱转出来,结果发现因银行app限制过多加上人在国外收不到国内短信导致压根做不到。后来转念一想,每次国际转账都被两头收取手续费,把钱放在国内,或许还有一丝升值的可能,直接转过来则必定会损失——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后来想起大佬的话,发现无论怎样我都只能受着,因为没别的本事。
  • 我体内的一个我渴望看到更多的世界,另一个我则希望在日本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上一年语校、上专门学校、毕业找工作进企业。考虑到自己就那么点本事,我反倒有些倾向于后者,就像我现在在找IT工作一样。
  • 我总是沉溺在线不切实际的幻想里面,甚至我无法掌控何时沉溺进去何时摆脱出来。这似乎是我的面对现实困难的安慰剂,也是面对内心荒芜的“异空间”,是一直以来不断给自己猛打的鸡血的源泉,是我的

25.04.25

  • 日本的节奏是比国内慢的,这种慢体现在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等等各个方面,所以我要么顺应这种慢,要么能够跳出来。他们的慢体现在有节律、持续性上,我自以为的快其实不可持续。
  • 这两天在为政治上的事情纠结,我认为中为和美达成协议是要付出代价的,而我想尽可能把这个代价对我造成的影响减小,因此想把国内的一部分钱转出来,却发现
    1. 国内的手机号无法在国外使用,出国的时候以为再也用不上国内的手机卡就没开通漫游服务;
    2. 建行银联卡在日本取钱似乎手续费不低,而我现在几乎所有的钱都存在建行里面,有必要去atm分别查看、尝试一下用中行、建行银联卡取钱的手续费;
  • 昨天问了语校班级担当关于跳班的情况,答复是多次在普通测验中达到90分,即可获得参加跳班考试的资格。而普通测验则是每上完两节课就举行的考试,考试内容涉及到单词、文法等、阅读、写作各个方面。按照现在的上课节奏,基本20天-30天能学完一节课,即普通测试是2-3个月举行一次。看来跳班在语校多少有点不现实,一年最多也只能跳两次班,这又和我想象的差距甚大。我把自己想象得太强大了,误以为自己有用不完的精力,而现实情况是我会觉得累,会为别的事情分神甚至浪费很多精力
  • 我在语校班级里面认识了一个女孩子,但一直没勇气约她出来。大佬讲“有谱之事,必有谋划”、“跳不出来,其实就是心力不够强”、“该考虑就考虑但没那么重要”,把这几点映射到我身上就是:
  • 我在恋爱这件事上自觉无从下手、没谱,可“谱”这东西不也是自己“走”出来的吗?没走过几步就永远没谱;
  • 我也得承认我在恋爱、和人打交道这方面确实心力不够强,我自己一个人封闭了太久,太沉默,轻而易举的就把气氛搞死了。很多时候,哪怕只是短短的5分钟,别人就能看出来我是个什么人的,因此我需要做的是“没话找话”,不让气氛冷下来;
  • 恋爱这东西,我也确实应该经历一下了,总不能说20多岁马上奔3的人连个恋爱都没谈过,但对我来说,没办法也不能把这个问题看得很重要,男人嘛,社会价值还是第一位的。
  • 想起了之前在应聘的时候写的长期规划
    • 一年之内日语水平达到N2;
    • 两年之内日语水平达到N1并一直保持该水平(每年参加考试证明1),并能说一些商务日语;
    • 三年之内能听懂并说出大部分商务日语,并能简单进行英语沟通;
    • 4年之内能听懂大部分英文并进行流利的英文交流;
    • 10年之内成为自己擅长领域的专家。
  • 日本这个社会很残酷,很现实。我现在基础没练好是跑不起来的,得先把基础练好。所谓的基础就是读写说+一门硬技能(专家级别),得耐心耐心再耐心,踏实去做。

25.04.26

今天比往常晚半个钟起床,简单准备一下之后就去外面锻炼。已经近5月,早上7.30左右的时间日本的天气还是有些冷,风一吹过来整个人都像浸在了冷水里面。我身着一件背心一件单裤,看着路上匆匆走过的人都穿着褂子—难怪我觉得冷。周一的时候因为带来的唯一短袖丢了,又不想穿褂子,就任性只穿了无袖背心去语校。上课老师点完我的名字之后用奇怪的眼神瞅着我,我心觉不妙,只好编个理由:“我就着一件干净衣服了”糊弄过去。下课后留心了下路人的眼神,多少也都带着些奇怪的眼神,这就是一种日本社会对人的规训在具体个体上的体现。在国内尝过“人言可畏”的苦果之后,我对这种大众反应尤其惧怕,这种反应所代表的思想基本上是每个日本人都具有的,就像是思想红线,平时没人在意可一旦触及就会引来身边所有人的注目:“这家伙变态吧”。那种眼神走到哪里跟到哪里,除非我离开日本,否则逃都逃不掉。

当天下午便出去找服装店买件衬衫、短袖啥的“正常”衣服穿。找了两家无人值守二手服装店,发现里面衣服贵的离谱,最后偶然间发现一件日本服装店,挑来挑去选中了一件修身印花衬衫,看了下价格:3850日元,贵是真的贵但也真心喜欢,就索性买了下来。回来的途中心稍稍一沉:这件衣服会不会显得太轻浮?转念一想去tmd。

那天我一边回忆着谷歌地图方向慢吞吞骑着车一边在街上左瞄右看,有想到一个有趣的点:如果我是个女孩子orLGBT,老师还会用奇怪眼神看着我吗?大概率也会,因为那件无袖背心太薄了—我一个女孩子挺着两个山峰穿着一件薄薄的无袖背心走在街上、坐在教室里,想想都觉得刺激。性压抑是中日通病,md该x老登赶紧xx!

11点半左右我穿着那件印花衬衫骑车去买便当,新发现的便当店价格很便宜,今天去得比较早听到店员说话,果然都是中国人。在东京国人很常见,我挑完便当往里面说了声“你好”叫人给我结账,店员随口就用日文回了句“好”随后笑了,我用日文问多少钱,随后也笑了。这些大妈大姐“融入”得比我好,至少日文比我好。昨天发现经常去的一家商场在招兼职,我就顺手打电话过去,谈话中能感受到对方的冷漠,对方问我哪家店铺,我不知道日文是啥,反倒是旁边的日本人大妈热心地告诉我答案,但最后还是因为我的日文不好被拒绝。不止这次应聘,以前几次程序员、兼职应聘被拒掉大概都是这个原因。一方面他们拒绝日语不好的外国人,一方面又招进服务态度不好的日本人(目前遇到的只是少数),有趣又耐人寻味(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从商场出来后在红绿灯处遇到两个好看的日本学生妹子,看到我微笑着在看他们,其中一个明显很开心。回到住处,我又看到一个漂亮妹子迎面走来,脂粉气很明显,我与她交错走过,但我仍在看她,只是这一次我没有微笑,只像平常一样摆出一副观察者的神态,妹子被我盯了两三秒后两手一抱脑袋一扭明显有点害怕。看来神态是个很奇妙的东西。语校那个妹子似乎也在躲我的眼神,每次我看她她都低着头,后来我和她们开过玩笑之后缓和了很多。我似乎太严肃、太认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