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戏说起

最近几天在玩一个类似王者荣耀的游戏,我至今玩过三个类型的角色了:法师、战士、射手,我发现射手我玩得最好,法师最菜,战士则因为较熟练勉强及格。

射手相较于其他职业明显的优势是:只需要点击就行了,其他什么操作呀意识呀只需要掌握一点就行——因为一但被抓住就是被干掉,甚至没必要挣扎。而战士则需要抗伤,考虑技能连续性以及利用小兵“玩弄”对手——对抗性更强,技巧性要求更明显

这就对应了我性格上的优劣势,更喜欢一个人默默发育,不喜欢对抗,因此我在和人对线中往往就是最先急的那个。

我很喜欢玩游戏,可能是因为我玩游戏上瘾,也可能是因为游戏能让我逃避现实,也不排除真喜欢游戏。或许有机会可以做一个游戏主播。

今天和家长聊到了抖音,她问我是怎么知道抖音会破坏注意力的,我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大堆,但偏偏没在那个时候说出最重要的一点:抖音的机制以及上面绝大多数视频没有给人思考的时间,由于思考的惰性,久而久之在面对大信息量时,就会像看抖音的视频一样,匆匆掠过,变成信息的垃圾场。

偶然间想到了之前被我拉黑的博主hayami,之所以拉黑她是因为她一边说着不能离开大陆就会抑郁一边又在twitter上发微信文章————不道德或者说不符合“我的道德”。现在重新回顾她的行为,发现她的目的是为了共情,为了获取流量。现在我觉得她的行为没什么可指摘的,甚至相当正当。

世界是灰色的,人的行为和言行是会自相矛盾的,因此做什么比说什么更重要,这是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也是自我的行动指南。

马上去日本了,家人开始让我做代购。我的观点是尽可能找在国外价格低即使算上邮费、利润之后也比海外分销平台(eg: Amazon)价格低的产品。但是转念一想,很多人并不知道海外的分销平台,甚至会默认国外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即利用他们信息的匮乏来赚取利润。就和抖音爆火的原因一样——很多人只享受信息的冲击而不知自己想要什么。

昨天和哥哥聊了一下,宣泄了我的愤怒,并在情感、利益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但也产生了分歧,根本的原因是世界观的不同,他认为在今后的交谈中要尽可能回避可能产生分歧的问题,而我这认为要截然相反地、用简单的语言传达复杂的情感。他和一线人员打过交道,在他的行业已经掌握相当的资源,在我看来,他已经是一个相当有潜力的管理者。他以后的作为应该比我大得多,我嫉妒又为他高兴。

在某些情况下,我会把自己“逼”到某种境地,比如毕业之后三年不回家、领着行李箱找房找到晚上、独自一人去广州、独自一人去日本…在一个地方呆久之后,冥冥中,我能够感受到自己生活的边界,想要突破它。逼自己,是为了把一件想做的事请变成不得不做而必须做的事情——在那一刻,我会变得混蛋一样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这一幕反复出现在我的脑海:在阳光倾洒的清晨,我坐在沙发上看着她向我走来,我向她伸出手,她脸微红把手递给我,我把她拉到面前仰头略带命令的语气对她说:“我想吻你”,她照做之后我望着她的眼睛说:“全身”,她微微一怔,继而给我一巴掌,骂道:“混蛋!”——我真是个“意淫”的混蛋。